清华北大博士争当中学老师,是教育为本的情怀,还是现实的无奈?
本人就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老师。但是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对老师这个职业也有许多偏见,因为我见过太多案例了,比如我们的中学老师在寒假暑假的时候会去工地搬砖,我相信收入低,是基层老师普遍遇到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不放弃做老师?因为老师这个职业,你如果不做还好,一旦做了老师,这一辈子恐怕就要在教育体系当中了,因为热爱学生,因为始终相信教育的力量。
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无奈的情形
主要是就业的无奈,尤其是一些专业不好的博士毕业生(不要以为是北大清华毕业的),毕业进企业没有什么引进费,工作又不是很稳定,而进到中学待遇好、工作稳定,又有引进费,当然是求之而不得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泛滥,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毕业生的心理,北大、清华的博士毕业生也不例外。许多的现实问题困扰着这些毕业生,认为博士毕业应该有一份好的工作,一份好的薪酬,一笔高的引进费。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工作稳定、收入高、引进费高的中学也就成了他们必然选择。
可能还存在用人单位的炒作行为
一心想把自己中学办好,引进一些清华、北大毕业的博士,进行教学方面的引领和研究,这无可非议。如果引进人才全都要求这样的条件,实在是人才浪费,也是对纳税人钱的一种乱用。
一所中学要办好,人才是关键,这种认识没错,但必须认识到引进人才有梯度。不同层级和学缘关系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岗位,这样才是人才有效的,合理的搭配,否则对人才造成浪费。
所以说北大、清华的博士毕业生进中学,要多角度来分析,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又有学校的因素,社会环境也影响到学生和学校的行为和追求。
小编总结
北大清华博土生学高德崇,有家国情怀,铁肩担道义,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放弃高薪,纷纷涌入第一线,在基础教育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如此,中学教师普遍素质得到提升,力量大增,中学教育前途一片光明。
局部地区为提升竞争力的引进人才战略,将引起教育界的“地震”,加大两极分化现象,使本来就吃紧的师范生就业形势更加紧张,使私立学校竞争力更加强大,使优生流向更加集中。而落后地区、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的中学教育更加艰难。
- 北大:补录退档考生不影响已录取的2名二志愿考生2019-08-12 09:20:03
- 清华大学研修班:要善于倾听员工和顾客的抱怨2018-08-07 15:49:46
- 清华大学研修班2018年招生解答2018-08-06 07:48:51
- 43万人暑期游览北大清华,30人因扰乱秩序被拘留2017-08-24 08:18:17
- 北大自主招生考试昨开考:近6000人赴考,莫言小说入考题2017-06-12 08:34:38
- 清华毕业生留京数量逐年下降 连续4年低于50%2017-03-18 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