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流量清零的四大理(jie)由(kou)
本周,美国移动通信运营商AT&T宣布,将推出数据流量当月不清零的政策。AT&T针对“移动分享增值”计划的用户,可以将上个月没用完的数据流量,自动滚入到下个月,运营商不再收取额外费用。
中国网民听到了这则消息,可以说喜(qing)怒(he)参(yi)半(kan)。喜的是,美帝的运营商称得上“业界良心”;怒的是,自己的流量套餐用不完的话只能含泪告别。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理(jie)由(kou):
流量清零乃国际惯例
自己花钱买的流量,为什么超出的流量要交费,没用完的流量则清零?
每当有消费者如此质疑时,一个常见的挡箭牌就来了——国际惯例。之前媒体曾报道,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多数国家都实行的是流量月底清零政策。不过最近,这种政策却有了松动。
除了AT&T,美国第四大移动运营商T-Mobile去年12月推出了一个名为“数据存储”(Data Stash)的新政策,该政策也允许用户数据不清零,剩余流量滚入下月。
美国的运营商都开始不清零流量了,那么国内运营商敢接轨吗?
一次性套餐恕不退还
一种看法认为,既然你买的是当月的套餐,相当于跟运营商达成了合同。即选择流量套餐时,就已经承认下月流量可清零。就跟月票、年卡一样,你不能因为使用次数少而要求退款。
一个更形象的比喻是,作为租客你租了一套房,本月在外出差了5天,这个月没有住满,那么下个月你能要求房东白住5天吗?
或者另一种说法是,你在肯德基买了一个套餐,可以把汉堡吃了,把薯条退回吗?
买的不是流量,是服务?
用户认为,花钱买了套餐,流量就属于自己。因为消费者用货币支付购买之后,流量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就是消费者的。
不过还有另一种看法。手机上网光有流量还不行,也得用运营商的通信信道。所以,购买手机流量,就可以理解为是买了通过通信信道的权益,属于服务而非所有权。
打个比方,手机上网流量的使用类似于坐公交车,买的是享受坐车服务的权益。但无论是公交车还是道路,并不属于消费者。
防止风险 保持利润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上网流量给运营商带来的收入占比很大。设计可预期的套餐,可以防止运营的重大波动,能防止成本上涨和服务不可控带来的风险。
而且作为上市企业,其目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如果企业选择了流量可以继续保留到下个月的话,那么公司的利润将会减少上亿元,这是股东最大化的公司所不愿意的,尽管这样对消费者有利。说白了还是利益所致。
虽然国内运营商尚未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不过也有类似流量季包和半年包的套餐,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流量下个月不清零的效果。
随着不少国际运营商政策的改变,以及消费者对此的强烈诉求,流量不清零用不了多久或可实现。那么问题来了,移动、联通、电信,哪个运营商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 支付宝“小程序”要来了 或将解决流量分发2017-01-12 09:35:25
- 加量不加价,流量经营时代的生存法则2015-06-09 11:36:17
- 平安WiFi 3.0版正式上线:免费流量根本停不下来2015-06-03 11:40:54
- 运营商怎么做,消费者才不会觉得流量贵?2015-05-21 11:59:01
- 2元100M流量产品快餐化击中用户痛点了吗?2015-05-21 11:58:32
- 波函数揭示薛定谔的猫:本身就是既活又死2015-03-03 07: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