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广州新闻 东莞新闻 珠海新闻 汕头新闻 韶关新闻 佛山新闻 江门新闻 湛江新闻 潮州新闻 肇庆新闻 惠州新闻 清远新闻 中山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房产 > 北京2300万人口调控目标:压缩住宅供应或成常态

北京2300万人口调控目标:压缩住宅供应或成常态

发布时间:2015-07-15 09:07:02 | 来源:未知
7月10日至11日,在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这是我们必须要坚决守住的底线。 这并非是北京首次明确人口调控目标,2005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要控制在180

  7月10日至11日,在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这是我们必须要坚决守住的底线。

  这并非是北京首次明确人口调控目标,2005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要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

  然而上述目标早在2011年便已突破。北京人口控制目标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人口总量控制目标下,还存在多个结构性待解难题。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尹德挺称,除了人口规模增长较快,流动人口占比较高之外,北京还存在明显的老龄化以及人口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

  北京一直在调控核心区的人口,但从统计数据发现,核心区的人口密度不降反增,很多户籍人口被迁移出去,但很多流动人口又无序流入进来,导致了核心区的人口密度不降反增。” 尹德挺介绍。

  而发展新区作为人口流动的承载方,没有形成产城联动,造成了上班通勤的钟摆式流动。

  也因此,北京在2300万的总量目标下,亦明确到2020年,北京城六区人口要在2014年基础上减少15个百分点。现在城六区人口大约是1276.3万人,也就是说,未来的5年,要在自然增长率之外,再转移将近200万的人口。

  一大一小的两个人口目标的数据下,北京将从行政区域划分、产业分割、楼市政策等做一系列的拆解手术。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这也将是载入历史,影响未来北京重要的矫正手术。

  限购将成为长期性政策

  北京的人口控制药方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以房控人”是药方之一。

  以房控人”的经验源于顺义。北京市副市长王安顺曾公开表示,以房控人、以业控人,顺义做得最好,北京在人口控制上要学习和推广顺义的方法和经验。

  所谓顺义模式,即顺义区在新城建设中,坚持房地产业的发展主要为满足本区城市化进程中居住需求和承接城市核心区人口转移需求的指导原则,严格控制普通商品住宅的开发建设,对农民改建扩建住房加以规范管理,坚决制止违规建房出租行为,有效控制流动人口购房的数量。

  截至2015年3月,顺义区居民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数仅为14.4万人,与同等规模区县相比,流动人口数只有对方的1/3或一半左右。

  以房控人”的人口调控目标之下,也代表着北京楼市政策思路的转变。

  供需缺口较大,一直被认为是北京房价过快上涨的原因之一,此前,增加供应是北京解决房价的思路之一。” 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介绍。

  2015年,北京商品住宅预计供应750公顷,同比减少25%,“未来北京将严控住宅用地尤其是城六区的住宅用地供应,但会确保保障房和自住型住房供应。”北京国土局的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大伟称,这也意味着,核心区域的核心板块的房源价格的上涨空间较大。

  北京住建委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未来,北京将通过拆除违法建筑、整治清除群租房、城中村,农家大院出租房、非法密集公寓等降低人口密度。

  和人口控制密切相关的限购政策,或也将被长期执行。“2014年以来,多地取消限购等行政性的调控措施,北京仍在坚守的原因之一,就是限购已经成为北京完成人口调控目标的重要政策。”北京住建委相关人士称。

  张大伟认为,北京人口总量目标之下,限购将成为长期性政策。

  强化新城建设

  居住空间不过是疏解人口的物理通道,疏通北京中心城区资源和非首都功能定位才是关键的解决办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北京市政府的一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北京将通过严格控制增量资源在城六区集聚,并将分领域制定产业、市场、教育、医疗、行政事业单位等疏解方案和目标,来确保城六区未来转移200万人口的目标。

  一方面要疏通中心城区资源,另一方面城市新区的产业和人口的联系也需强化。

  尹德挺也表示,发展新区是疏散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流动的方式之一,但通州等新区有城无业,没有形成产业和城市建设的联动,造成了上班通勤的钟摆式流动。

  上班在城六区,住在远郊区区县,城市和产业规划错位,并带来了巨大的交通拥堵压力,这是北京人口疏解也是北京城市管理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上述北京市政府的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北京为疏通中心城区压力,也将强化新城建设,北京周边现有11个新城,包括通州、亦庄、大兴、顺义、昌平等。这些新城对内要承接中心城区疏解的人口和产业,对外起到一个反磁力基地的作用,把外部向大城市中心城区涌来的人口和产业阻截在新城,形成新的增长点,并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新的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