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最东边的村庄:村民愿回家乡务工创业(2)
径塘自然村离兴宁近,来自兴宁的外来媳妇也较多,据径塘自然村负责人傅桂原介绍,村东头的火峡脑山坳上有一个茶亭,叫“亭接峨峰”,是镇上一刁姓村民所建,他在亭里摆摊卖茶,方便过往行人。1992年,该村村民傅兰波等几人筹资修复了茶亭,让径塘、罗岗两地村民和过往客商有一个歇息和避雨的地方。逢年过节,径塘媳妇回兴宁娘家,都会在亭里歇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去兴宁的客车渐渐多了起来,该茶亭再也没有人卖茶了,茶亭也不复存在。现在,该村外来媳妇还有来自四川、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的。当地村民郭小英,便是江西瑞金人。郭小英在径塘自然村生活了20多年,刚来到时,她讲的瑞金客家话根本没人听得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郭小英慢慢被同化了,如今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径塘客家话,和其他村民沟通起来毫无障碍。
过春节“阿叔敬小孩”
如今的春节礼品与以往不同,径塘自然村与其他村庄一样,虽然家家还会做油果等春节传统食品,但分量并不多,亲戚之间也不再送油果、糍粑等自制农产品,而改送烟、酒、茶和红包。
年初三的早上,30岁的傅桂林带了烟、酒等礼品到傅洪金家做客,并给傅洪金一个红包。傅洪金说,虽然自己年龄比傅桂林大,但是论辈分却比傅桂林小,傅桂林来他家拜年,从辈分而言就是“阿叔敬小孩”。如果不是自己患有风湿病,生活较为困难,自己还是得去“孝敬”傅桂林的。
辈分是家族文化的一部分。国人多数喜欢同一个家族在同一个地方聚居,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靠家族文化、纲常伦理维系着宗族纽带的牢固。辈分,也就成了一种对人伦与社群的组织方式,也是无法选择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比如说称呼必须准确。相比西方人的叔叔舅舅不分,国人却是直系、旁系及姻亲、血亲分得一清二楚。
但对于径塘自然村傅氏家族而言,论资排辈并没有那么严格。傅洪金回忆,傅姓宗族并没有像曾氏的字辈歌,只知道自己在该村傅氏家族里是洪字辈,属二十二世,在他之前是蓝字辈,二十世;桂字辈,二十一世。逢年过节,或者傅姓家族有人结婚、住新房等喜事时,傅洪金都要叫年纪小的傅桂林一声叔叔,而在平时则直呼其名,傅桂林也称傅洪金一声哥哥。(文/图:日报记者 曾俊霖)
-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版权及侵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下一篇:河源今年将专项打击五类犯罪活动
- 河源东江大桥坍塌现场捞起落水车辆 未见失联人员2019-06-17 15:07:52
- 广东河源东江大桥垮塌:2名失踪者已证实死亡2019-06-17 11:04:31
- 广东河源暴雨已致8死3伤 直接经济总损失达3.9亿2019-06-12 11:15:49
- “茅台酱香 万家共享” 广东省首届“茅台王子杯”河源站广场舞公益推广活动2018-12-12 16:49:44
- 广东省首届“茅台王子杯”河源站广场舞公益推广活动2018-12-12 16:47:22
- 河源10月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二2018-11-26 20: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