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调”出来的中国味 | 百年风华 佛山力量
一颗颗小小的黄豆,一瓶毫不起眼的酱油,能讲出什么故事?
它作为最早一批的“中华老字号”品牌,至少要经过119道工序,494个质量检测点才能出厂;它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20多个地级市;在资本市场上,它一直是各路资金的宠儿,市值甚至“贵过一桶油”,在消费品行业这一赛道上,被投资者称为“酱油中的茅台”。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庞康,靠卖酱油这一冷门生意,竟然为自己积累了千亿身家,成为中国富豪榜上的一棵常青树。
海天味业,这个曾经传统作坊式的小酱油厂,今天已蝶变为调味品行业的世界级企业。
海天所在的佛山市,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风向标。作为佛山传统制造业的代表,2020年海天营收达227.92亿元,同比增长15.13%,归母净利润64.03亿元,同比增长19.61%。疫情的重压之下,这一家业绩仍然逆生长,海天用自己持续增长,书写了一个传统产业依然海阔天空的时代传奇,也回答了“难道传统行业就没有春天”的疑问。
智能制造助推全国扩张
家住禅城区的林女士定期会到超市囤货,调味品是重要的补货对象,她每次总能发现一些新品牌或者新款式的产品上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无数的家庭过上了富足生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往往从“口”开始,酱油作为国民生活的日常,对多样化、高品质产品的需要不断放大。但长期以来,调味品行业企业众多,集中度低,时间推进至2019年,调味品前五大品牌(海天、李锦记、老干妈、太太乐、厨邦)市占率只有20.4%。
行业空间大且格局分散,给了海天更多的想象空间。
6月8日,海天味业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拟在宿迁、成都、武汉、广东等地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海天官方表示,本次投资设立子公司,将有利于公司产业规划布局,符合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
天眼查显示,这是海天今年以来第四次对外投资,如此大规模扩张,需要强大的生产力作基础。2020年海天味业产能达370万吨,调味品总产量达351万吨,产能利用率约95%。为了保证产能能够跟上扩张的步伐,海天味业是国内最早一批引入自动化的企业。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庞康率先在业界提出了规模化的生产战略。海天味业当时花费3000多万元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生产线。进入新世纪,海天味业又从德国引进国内第一条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包装速度达24000瓶/小时,同时,生产线车间执行与药品行业相媲美的10万级洁净标准。
“庞总是学技术出身,重视技术,所以公司不断推动智能化升级。”海天味业董秘张欣回忆道,每年海天味业都会在年报中给出下一年度目标,在自己来海天味业的22年里,只有两次没有完成目标。其中一次就是因为要推进智能化重新建厂,所以当年产能不足。“庞总当时说,无论如何都要连续化生产,打造现代化的企业。”
现在走进位于高明区的海天基地,整个工厂的生产系统通过一排排的管道连接起来,偶尔看到几位技术员工在操作机器。生产车间内,单条生产线每小时最多可以生产5.2万瓶酱油,全程无人工接触;智能机器人系统一改以往依靠人工驾驶叉车进行拉货,一个智能机器人从下达指令到装载完成只需120秒。
张欣透露,公司预计在2023年完成新一期的产能改造,届时产品生产的连续性与智能化程度会再上新台阶。
海天位于高明区生产基地的天然晒场
“打酱油”打出来的高科技
作为百年老店,海天味业高品质的酱油离不开品种优良的酱油菌种。在高明生产车间内,数万个白色玻璃池一字排开,陈列在80万平方米的天然晒池之中。在晒池中的每一颗黄豆都将晒3到9个月。
天然酿晒的环境中,温度自然交替,阳光具有完整的光波,使菌种中的各种酶系更持久的发挥作用,能够彻底将黄豆、小麦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分解成人体容易吸收的氨基酸和糖分等。由此发酵出来的酱油具有独特的品质和风味。
海天味业副总裁黄文彪介绍,一颗黄豆,能够转化出多少的蛋白质,完全取决于菌种的能力。培育菌种的过程非常长,就像育种一样,需要不断施加各种手段进行干预,接着再一步步研发。
“因为菌种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如果本身不够强,就会顶不住外界的影响,当杂品占了优势,菌种发酵出来的酱油品质就会下降。”黄文彪说,为了开展培育,海天专门建立了一个菌种研发中心,有数十位专业人员对各类菌种进行研究和培育。海天新申请的菌种及其相关发明专利有10余项,授权专利《一种米曲霉及其应用》获得了广东专利金奖。
一直以来,海天都推行技术创新驱动战略,聚焦产品的核心技术,并把技术人才摆在其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在海天每7名员工中就有一名与研发工作相关。除此之外,海天还建有4个省级研发平台,并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省市的重大、重点科技项目以及企业自主科技创新项目,取得近300项专利技术。
近10年间,海天研发投入年年都在增加,2020年研发投入为7.12亿元,同比增长21.29%。
“公司每年都会列出多项重点攻关技术目标。”张欣介绍,正是基于持续的技术研发与迭代更新,一些推出60余年的产品,目前仍保持着10%的销售增速。
在直播风口上飞扬
规模化的生产提升了产量,不断投入的科技研发保证了产品的品质,但如何卖出去?海天味业采取了两手抓的策略:一边打广告,一边建渠道。
为了打造企业品牌,海天一直扩宽宣传渠道,早在1999年,海天味业的广告就出现在了《新闻联播》整点报时环节,成为首个在央视黄金时段打广告的酱油品牌。
另一方面,海天味业通过在销售渠道创新战略占据市场。传统食品饮料企业构建渠道,往往通过经销商一级一级向下渗透,而企业对于渠道的控制能力弱。海天为了增强渠道管控能力,将经销商纳入企业管理系统,并采用“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通过提升经销商的质量,来最大化覆盖市场终端。
张欣介绍,公司将市场化成了一块块“责任田”,每块“责任田”都由特定经销商覆盖,经销商之间不允许串货,而且会定期对各个经销商进行考核,优胜劣汰。另一方面,海天每两三年就会提一次价,给经销商留足利润。
2020年底,海天味业经销商总数达到7051家,全年净增1245家,其中北部、西部经销商净增最多,均为365个。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32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份市场,产品遍布全国各大连锁超市、各级批发农贸市场、城乡便利店、零售店,并出口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疫情导致线下零售停摆,线上直播带货崛起,海天味业也没有错过这个风口。
“我们电商公司的员工天天在淘宝直播。”张欣介绍,海天味业于2018年成立了电商公司,通过多元化线上网络渠道,完成在各大主流电商平台的布局。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0%,就连张欣本人都上线拼多多平台,推销海天酱油、黄豆酱、蚝油等经典产品。
海天味业2020年全年线上渠道实现收入3.8亿元。海天味业副总裁管江华觉得,线上业务在整体营收中占比不高,但是增速很快,线上消费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接下来将积极加快对新渠道的网络建设工作,提高线上业务贡献,促进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
海天位于高明区娅米阳光城堡的酱园古风
场景细分激活新消费
点开海天味业的天猫旗舰店,除了消费者熟知的酱油、蚝油产品之外,火锅底料、食用油、等多种新产品也在线销售,从酱油到食品行业不断延伸,海天凭自己的创新与品牌,不断捅破迫近自己的“天花板”,打开一个个成长的空间,创造一个个可持续增长的奇迹。
这,看似不务正业,实际上品类的每一次延伸,都是对自我的一次倒逼。
长期以来,酱油是海天味业的传统业务,也是起家业务。蚝油、调味酱则是仅次于酱油的第二、第三大收入来源。2020年,海天酱油产品的生产量已经达到237.92万吨,蚝油的生产量为84.25万吨,调味酱的生产量为29.26万吨。
但在过去的几年,海天味业稳健的发展也遇到了许多挑战。主打产品增速却在逐步放缓,以酱油为例,酱油产品同比增长幅度已从2017年的16.59%下滑至2020年的12.2%。
与此同时,在传统赛道上,众多竞争对手也在伺机而动。以李锦记、千禾味业为代表的老对手深耕酱油市场多年,在粮油等渠道端拥有强势话语权的金龙鱼也杀入了行业,开始做酱油陈醋等调味品。
在张欣看来,中国人口红利的释放,加上各类外卖平台的普及应用,整个餐饮行业的增长迅猛,调味品行业也随之增长,而消费者饮食习惯的变化等多种因素促使海天也不断提出新的产品思路。
2014年,海天味业收购开平广中皇食品公司,进军腐乳领域。2017年,海天味业收购镇江丹和醋业公司,向着醋领域进军。2020年初,海天味业斥资1.6亿元收购合肥燕庄67%股权,提高海天味业对上游原料的把控力;2020年,海天味业在原有产品品类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火锅底料、裸酱油、快捷复合调味料等新品。
这些业务在海天味业财报中都被归类为“其他业务”。按营收类别看,海天味业的营收主要由酱油、调味酱、蚝油三块业务组成,其他营收较少的产品被归为其他业务。而2020年,其他业务为海天味业贡献毛利润8.63亿元,且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到13.7%,同比增速超过30%,是所有业务中增速最快的。
庞康在2020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火锅底料上市不久,市场销售情况与预期一致,现在已逐步推进产能布局,未来会结合市场发展情况配套相关产能建设。
■观察眼
拥抱新消费,焕发新生机
酱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产品,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有制作酱的记载。但为何海天味业能够成为酱油行业的龙头,获得消费者和资本市场的青睐?除了长期稳定的高品质生产,最重要的便是其品牌优势。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追求,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在佛山高明区,海天味业投入超5000万元打造了一个工业旅游项目,专门展示海天酱油的酿造工艺和调味品的文化知识。庞康认为,调味品是一种历史悠久、积累丰富的文化现象,酱油更是中国的“国宝”,在数千年的演进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文化理念,对这种理念及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和传扬,是企业市场突围的“利剑”。
然而,目前更多的企业仍停留在市场竞争的层面,并未意识到利用品牌的优势来打造品牌。佛山的传统企业中,没有一家能够像海天味业一样,把企业品牌宣传做到极致。从最早的央视广告到现如今网络、地铁、电梯随处可见的宣传,海天味业把品牌形象深深刻在了人们脑海里。疫情期间,海天味业也没有错过直播带货的风口,向年轻企业学习培育自家的网红。
《消费社会》的作者让·鲍德里亚认为,现代社会,消费已从经济概念转变为文化概念。大众对于品牌文化的强烈认同将助推企业市场开拓,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会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如何讲好佛山品牌故事,让消费者和制造业建立新型关系,佛山企业仍需努力。
当然,传统企业想要“出圈”,并不能逞一时之快,为了吸引眼球忘了品质。要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形成明确的规划,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拥抱新消费,让传统品牌焕发新的生机。
■数读
227.92亿元
海天味业2020年营业收入227.92亿元,同比增长15.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03亿元,同比增长19.61%。
100余个品种
海天味业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品、鸡精等多系列百余品种300多个规格。其中,海天酱油产销量连续24年稳居全国第一,连续三年年均增长14.5%。
320个地级市
海天味业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32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份市场,产品出口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300项专利技术
海天味业取得了近300项专利技术,并制定了国家标准4项,完成国际领先水平等技术成果数十项,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表彰。
■一线直击
用数字化推动传统工艺标准化
“唰唰唰”的机器声中,一条罐装生产线每小时出产4.8万瓶酱油,仅有四五个人作业。而在这些酱油出厂之前,它们至少经历了119道工序,494个质量检测关。
这是数字化助力海天酱油生产的缩影。庞康表示,公司在传承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用科学技术对工艺进行创新,并用智能化、现代化手段,将老师傅的技艺全部转化为数据,将这种数据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分布在每个生产环节中,只有每个生产环节都达到要求,才能到下一个生产环节。
以原材料黄豆为例,企业采购一批黄豆回来,不同批次的蛋白质含量存在高低,面对这种情况,很可能因为人为因素,导致对细微差别把关不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对品质产生的影响,海天在工序流程中引入了信息化软件。
“所有采购回来的黄豆首先进入的不是仓库而是检验库。”海天副总裁黄文彪介绍,检验部作为独立单位,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化软件,在检测指标上,把黄豆的蛋白质含量设定到固定值并导入系统。只有质检合格的产品才会被转入仓库,之后随着产品进入生产环节,财务部门才会把货款发给供应商。
在海天味业,从黄豆进厂到包装完成,一瓶酱油要经过至少119道工序,494个质量检测点。每个环节的温度、湿度、时间等指标的把控都决定了酱油风味的好坏,质量检测也就成为了海天味业开展标准化的过程。
“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全部以计算机固定程序来控制。在每个关键点,都必须输入原始检验数据,与系统的标准要求比对,合格了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这样的管理方式,能有效保障产品保持高质量的水平。”庞康说。
此外,海天味业的各项生产环节都在大数据管理系统之下运行,每一条生产线上的运行数据在后台都清晰可见。依托大数据监测,每一瓶酱油都可追溯其生产流程。也就是说市场上在售的任何一瓶海天酱油,都能够通过管理系统追溯到是哪一天生产,来自于哪条生产线。
除了保证每瓶酱油生产流程皆可追溯,海天作为业内供应链整合的先行者,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在确保产品高质量的同时,优化员工的工作流程,为企业节约成本。
海天味业自2004年起陆续开始试水自动化灌装设备的引入,目前,海天自动化酱油灌装设备每小时可灌装、包装4.8万瓶酱油。而为了与自动灌装、包装形成无缝对接,海天味业改变了以往从其它供应商处采购酱油瓶的做法,转而在自己的生产车间内直接生产酱油瓶,直接对接自动化灌装系统,节省了从供应商采购酱油瓶的费用,以及随后的运输费用等成本。
张欣觉得,对于调味品公司管理来说,供应链管理环节是最难的。为了全面推进实现生产和销售均衡,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海天有一个生产计划部门,根据销售订单、生产资源配置,两头综合作出生产计划,从而下达任务。
“哪些东西生产多少?销售在这个点上是否要下订单?这都是生产计划部要考虑的。”张欣说,产销计划经验非常重要,例如现在投产的黄豆,是在为未来六个月准备,现在销售的酱油可能是6个月前准备好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