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应该有创新
华工教授赵红红谈建筑文化及品质人居发展
刚刚落幕的《财富》全球论坛,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广州这座迷人的国际化大都市。近年来广州日新月异的发展,不负它的“花城”盛名,体现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广东的人居环境也不断提升。
作为“千年商都”、中国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广州的城市风貌既传承岭南文化,又兼具创新、活力的基因。展望未来的城市发展,广州应如何保持现代性又兼具本土文化特色?又该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我们邀请到多位专家学者来一一解读。今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红红首先为我们谈谈城市建筑文化的传承创新,以及品质人居的发展趋势。
镬耳墙等就该用在历史文化地区
在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红红看来,“千城一面”的现象其实是经济全球化反映到建筑形式风格上的现象。“从建筑学上来说,这类建筑叫国际式建筑,或者简单地说叫‘方盒子建筑’,就是一个方盒子的外形。它没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放到哪个地方都是四海皆准,放到哪个城市都可以。”
岭南文化是一个中西文化碰撞,结合的文化。它不是死守中国传统的,是善于接受新文化新事物的。赵红红认为,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反映在对待老旧建筑上,也是同样如此。对于老旧的建筑,尽管它不是很精致,但也不该随意地拆掉,而应考虑怎样进行创新性的保护。
如今,从官方到民间,大家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更多了,都在强调对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保护和传承。但另一方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上也容易生搬硬套。
在谈到这种现象时,赵红红认为不应要求所有的建筑都采用中式设计。他举例说,镬耳墙、青石砖、趟栊门等,这些可以在历史文化地区、历史街区可以使用,但不提倡在大型公共建筑中进行这些符号化的生硬继承。
现代建筑也要“接地气”
另一方面,在当代城市建筑设计中,既要保持现代性又要兼具本土文化特色,建筑设计者还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超高层的摩天大楼、大型公共建筑,就应该注意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
此外,是要适合地方文化。世界上的高层建筑都一样的,那怎么体现中国的建筑特色呢?比如上海金茂大厦的中国密檐塔式外观、新世界K11艺术购物中心都是很好的例子。其每一座K11艺术购物中心的建设,都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广州内部整体设计更是融合了具有岭南特色的“榕树”概念,意在把本土文化注入时尚艺术氛围。赵红红认为:“这个就是对文化的传承,并和建筑设计结合非常好的案例。”
在传统建筑的传承上,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要顺应市场的需求。赵红红回忆,曾经有房地产商想做一个岭南民居项目,结果经过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都喜欢欧式的建筑,不喜欢中式的。消费者说,他们从小就住在青砖灰瓦的中式老房子,又湿又潮的,再也不要住这样的房子了,要住洋楼。
国内建筑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说到现当代中国住宅开发建设的历程,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赵红红将其归纳为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量”,就是追求数量,解决住的问题,那个时候是福利型的开发思想,房子面积都很小;第二个阶段是“质量”,从量到质的追求,房子不能漏水,房子的基本品质必须保证;第三个阶段是追求“品牌”,进一步的品质提升;第四个阶段是追求“健康”,讲求建筑空间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友好。
在赵红红看来,和欧美日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到现在为止建造的质量和技术含量还是很低,设计上很粗,施工质量、新技术的应用比较落后的。在新风系统、墙身隔热、噪声抑制等新技术应用上,以及文化氛围营造、城市空间设计等方面,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对话
未来大都市住宅特征是小面积高品质户型
问:如今我们提倡“工匠精神”,人们对品质人居的追求也不断增长。从建筑设计专业领域的视角看,如何营造社区的品质生活环境?
赵红红:绿色社区讲求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比如社区设计引入过多的水景观,维护上成本就高。我并不赞成过多的人造水景设计。番禺某知名小区原来大量使用人造水景,一个月光水泵电费就花费八万元,后来难以维持。现在有些小区已经开始使用雨水收集循环使用,用于绿化灌溉,例如由新世界中国地产开发的广佛新世界项目中使用的雨水收集灌溉体系,就做得很好。
现在建筑设计更注重节能指标,例如隔热。在建筑外墙的高标准建设,增加遮阳罩减少日照对墙体的直射,从而降低室内空调能耗。这些都是很好的应用。而由新世界中国地产开发的岭南新世界项目,项目占地12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0%以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地形条件,以乔、灌、草相结合,因地制宜创造出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首先以本土树种为主,可提升植物存活率,减少病虫害,有效降低维护费用,以形成长期健康运行的绿地系统。我们现在在讨论市场需要怎样的品质住宅,还是要向“健康”这个需求的痛点入手。既环境友好,又有益身心健康的小区,不仅建筑品质好,自然环境好,还要社区文化建设得丰富和多姿多彩,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都很富足。
问:未来城市住宅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哪一类的房子会更受欢迎?
赵红红:随着城市的发展,未来房价还会越来越贵。虽然说房子不是用来炒的,但房价的增长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看看韩国首尔日本东京的房价水平,我们以后的经济发展趋势会远远超过他们,我们的城市也将发展为国际性大都市,房价更难降得下来。所以以后的房子会更追求品质,以及空间的充分利用。
在高房价的城市里,年轻一辈组成的小家庭,不追求非常大的空间,但必须要好的品质。他们对噪声,空气质量,水质等这些影响生活品质的因素会更重视。而智能化、功能性好、便利生活的设计会更受欢迎。所以我认为未来大都市的住宅特征是小面积高品质户型更智慧的居住空间,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融合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居住空间,这也是未来城市年轻人群的生活方式决定的。
问:您对广东未来的人居生活环境有怎样的期待?
赵红红:我来广东生活三十多年了,也是广东的女婿。在广东生活的最大感受是自在,宜居,“活得不累”。这种舒适放松的生活状态是很好的,但另一方面,这也可以说是广东的不足,人们容易随遇而安,并不追求更进一步的精致和完美。比如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穿着随意惯了,各种场合穿着短裤拖鞋,你从外表也看不出他是什么样的生活品质。
广东人可以再加把劲,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我们也应该适当倡导高雅文化和精英文化。在生活居住上,也应该提倡追求更美好的格调和品位。但总来的说,我还是很喜欢广州这个城市,她是一个气候好、十分宜居的城市。
城市地标建筑精选
新世界•云逸
对于白云山的景观资源,新世界也早已“慧眼识珠”。早在17年前,新世界就将目光放在云山西麓,建立了一个200万方巨无霸宜居生活大城——岭南新世界,不仅见证广州、白云的生长变迁,更为广州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作为新世界在白云新城CBD打造的全新品质生活综合体,新世界云逸从生活本源出发,融合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居住购物,将城市公园、餐饮中心、星级酒店、康体中心、商业中心、地铁公共交通枢纽中心,通过东西轴线,立体纵横连通,为城市打造一个新的空间,刷新城市生活价值,获得亚太房地产设计奖及香港城市设计学会城市设计大奖两个设计界大奖,打造建筑与城市的和谐,展现具前瞻性的理想生活状态。
以城市门廊的设计规划概念,将商业综合体内利用各种绿化景观平台连廊、天桥、隧道等,在多平面上有效地连通地铁站、其它小区、商业综合体内各建筑体及文化广场等,提供综合体内外无缝及全天候连接系统;形成独有的城市文化特点,提供更便捷、安全的出行,实现多元丰富的立体交通系统。
整个项目的中心贯穿理念就是“连结、连接”,令居民享受到多元化、丰富的生活体验,体验大自然的环境,人和人的交流,人和环境的交流;将它提升为国际生活品质综合文化平台。
据统计,目前白云新城可售的住宅项目仅有6个,而珠江岭南苑和保利云禧可售货量已不多,从推售的产品多样性来看,大多数的项目均是推售大平层,对于购房者来说,选择性很受限。唯有在12月即将开卖的新世界?云逸,项目产品面积段选择多,90-180平方米户型全覆盖,90方-130方之间就设计了3款以上3房多功能空间产品满足不同购房者生活方式需求,且享有新世界打造17年的岭南新世界成熟配套,拥有华师附中、培英中学、华师附小、华师附幼等11所名校,满足2-18岁全龄教育需求。
-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教授出席2016城市可持续建设国际会议2016-10-31 11: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