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新闻 > 河源新闻 > 河源加工贸易企业“内外兼修” 成绩斐然

河源加工贸易企业“内外兼修” 成绩斐然

发布时间:2015-01-05 13:36:19 | 来源:未知
记者 苏勇军 通讯员 周金苔 何笑假 去年以来,我市加工贸易企业积极转型升级、内外兼修,灵活应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交出了一张令人振奋的答卷。记者从我市有关部门获悉,2014年1月至11月,我市加工贸易内销总额达26.7亿元,同比增长11%;加工贸易

  记者 苏勇军 通讯员 周金苔 何笑假 去年以来,我市加工贸易企业积极转型升级、“内外兼修”,灵活应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交出了一张令人振奋的答卷。记者从我市有关部门获悉,2014年1月至11月,我市加工贸易内销总额达26.7亿元,同比增长11%;加工贸易进出口也保持高速增长,总额达27.9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同时,精电电子(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我市评定为加工贸易内销示范企业。

  向企业发200万元财政“红包”

  加工贸易企业占据我市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为一段时期以来我市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是我市打造“广东绿谷”、实现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加工贸易企业如何从“两头在外”到国内外市场兼顾,从价值链低端到高端转型升级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财税贡献率,是摆在我市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一方面积极鼓励现有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形态转型、帮助企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另一方面将加工贸易企业转内销作为其转型升级的主要突破口来抓。市政府于2013年底专门出台了《河源市扶持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办法》(下称《办法》),连续三年对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内销市场给予政策扶持及每年200万元资金奖励,重点培育一批内销业绩好、税收贡献大的加工贸易内销示范企业。

  向重点企业提供上门服务

  近日,记者从市外经贸局了解到,《办法》从加工贸易企业内销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出发,把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国税、质检、外汇管理等部门的帮扶力量拧成一股绳,落实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措施。

  市外经贸局负责人表示,《办法》的出台不仅仅体现了对企业实际的扶持,更重要的是通过明确的政策导向,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加快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工贸易企业要抓住这次政策机遇,加强品牌建设,积极拓展内销市场,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据了解,《办法》出台以后,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国税、质检、财政等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落实相关政策。2014年,我市两次组织全市的加工贸易企业参加省级相关政府部门专题辅导的外经贸政策宣讲会。

  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和国税等部门还对重点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上门服务,针对企业内销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门的政策辅导。在政策的推动及各部门的努力下,精电电子(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内销增长明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少企业还将公司国内总部迁至河源,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加工贸易企业内销额和税收的提升。

  转型升级工作推进顺利

  目前,我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推进顺利,成效明显。截至2014年11月,我市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共143家,包括进料加工企业133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19家,内资民营企业14家),形态转型已超过93%,内销为财税增值贡献已超过9300万元。

  在企业软实力方面,加工贸易企业通过ISO9001认证的有100家,通过ISO14000认证的有44家;全市拥有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12家,其中9家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已有5家企业设立了研发中心;同时,加工贸易企业自主设计和自主品牌混合生产出口占比达57%。

  我市加工贸易企业软实力的增强,为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财税贡献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原标题:河源加工贸易企业“内外兼修” 成绩斐然)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版权及侵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