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新闻 > 广州新闻 > 街坊把聋哑流浪汉当亲人13年

街坊把聋哑流浪汉当亲人13年

发布时间:2016-01-23 08:50:52 | 来源:未知
陆伯和大松在纸上书写交流。 大松写下模糊的身份信息。 他叫王大松,是广州海珠区基建新村街坊都熟知的聋哑流浪汉。王大松自述,他14岁跟老乡来到广州,辗转到各个工地打散工。幸运的是,一群好心的广州街坊收留了他,大家轮流照顾他、帮助他,至今已经十多
街坊把聋哑流浪汉当亲人13年

陆伯和大松在纸上书写交流。

街坊把聋哑流浪汉当亲人13年

大松写下模糊的身份信息。

  他叫王大松,是广州海珠区基建新村街坊都熟知的“聋哑流浪汉”。王大松自述,他14岁跟老乡来到广州,辗转到各个工地打散工。幸运的是,一群好心的广州街坊收留了他,大家轮流照顾他、帮助他,至今已经十多年了。

  如今的王大松,正一边打工,一边寻亲。然而,他既没有任何身份信息,也记不清家乡的名字,再加上无法言语、识字不多,让他在寻亲路上一再受阻。

  对于王大松来到基建新村的具体时间,不少街坊已经淡忘,“十二三年前吧,太久了,不记得了。”十多年来,大松先后在三户街坊家常住,而照顾过大松的街坊更是不计其数。

  街坊:不忍他流浪受冻

  对于王大松来的日子,最早收留大松的李叔最清楚。他说,那是2003年,他和大松都在翠城花园工地干活。“那时他大概20岁,在我手下工作,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又是聋哑人。”李叔说。

  李叔和大松通过打手势和写简单的文字来沟通。对于身世,大松记不清了。“他脑袋曾被人打过。”李叔说。大松能记得的就是,自己大约14岁时跟着老乡到广州打工,但后来与老乡失去了联系。李叔坦言,最初收留大松,出于偶然,当时是春节期间,工地放假不允许留下工人,“如果我不把大松接回家,他只能在外流浪。”

  最开始也是偶尔来吃个饭、休息一晚,后来每逢工地休息,都会让他到家里来。”在李叔眼里,小松勤奋老实,值得帮助,“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就这样,大松在李叔家断断续续住了近5年。2008年,李叔家里有亲戚要到他家借住,李叔只好帮大松租房。然而,大松没有任何证件,租房并不容易,若是到偏僻一些的地方,李叔又担心大松被人欺负。于是,他打算让大松先在天棚住下。

  那年天气很冷,我不忍心让他睡天棚,就让他到我家住。”李叔的邻居陆大姐说。陆大姐家不过18平方米,挤了四口人,但她还是决定收留他。“我和儿女睡在搭起的阁楼,大松睡在客厅。”这一住,又是7年。

  这两年,陆大姐的儿子结婚生孩子,18平方米的房子实在容不下大松。去年夏天,大松又被“传递”到陆伯家中,一直住到现在。

  大松:提水刷墙报答街坊

  近几年,大松在街坊的帮助下,也找到一些散工,每月能挣1400多元。他还添置了一部手机。“但他无法与人沟通,只能用手机看动画片。”陆伯说。在大松的手机里,没有存下任何人的电话、短信,他的身世依然是个谜。“连他发工资的卡和存折,也是借我们的身份证来办。”陆大姐说。

  对于这个“来路不明”的年轻人,街坊依然热心收留。陆伯道出缘由:他为人老实善良,我们都很喜欢他。由于村里的中老年人居多,这家阿婆要提水提菜,那家过年要刷墙搬屋,大松都很乐意帮忙。“但他终归有自己的亲人,希望能早日找到。”陆伯感叹,大松年纪渐长,还是个“黑户”。“希望相关部门能帮他解决。”陆伯说。

  欢迎提供线索

  帮大松找到亲人!

  这几天因天气冷,大松所在的工地停工,他又回到陆伯家中。而陆伯家中也不过20多平方米,除了大松住在一个单独增加的小阁楼中,陆伯的妻儿都挤在另一个小房间,陆伯自己则睡在客厅。

  陆伯说,十多年来,大松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亲人。然而,他既没有任何身份证明信息,也记不清家乡的名字,加上无法言语、识字不多,寻亲路上一再受阻。大松用笔写下,自己叫王大松,来自湖南娄底,是农村人,但不知具体的县和村,他父亲名叫王金华。对于家乡,他依靠着仅有的记忆画了下来。他家在几条铁路附近,住的地方有两道旋转楼梯,附近有山、有树……凭借着这些记忆,大松曾向救助站求助。“救助站带着他去过四川、湖南、贵州,但都没有消息。”陆伯说。

(原标题:街坊把聋哑流浪汉当亲人13年)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版权及侵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