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在大连看电影《冈仁波齐》,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大连看电影《冈仁波齐》,遇见更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17-06-12 15:51:20 | 来源:网络
第六代中坚导演张杨酝酿26年的新作《冈仁波齐》将于6月20日在全国公映:藏历马年,是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本片讲述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磕头2500公里去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

  第六代中坚导演张杨酝酿26年的新作《冈仁波齐》将于6月20日在全国公映:藏历马年,是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本片讲述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磕头2500公里去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波澜壮阔,实则平静至极。本片之前在欧美十余国电影节展映,反响巨大。

  从6月10日起,电影《冈仁波齐》开启院线朝圣之路,此行历经“北京、大连、西安、成都、重庆、广州、武汉、南京”八市,主创将与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跨界对谈,全面解读电影的台前幕后,分享那些在路上找寻信仰的故事。

  6月18日,《冈仁波齐》将在上海电影节举行全国首映礼,主题艺术展也将于同一天在上海新天地启幕,与同道艺术家一起,续写艺术电影的朝圣之路。

  高海拔《冈仁波齐》遇见低海拔大连,全新创作思路映射人生

  6月10日,《冈仁波齐》在北京收获满满好评,映后对谈沙龙上,影评人史航、音乐人老狼和著名学者尹鸿都给与电影高度评价。6月11日在大连百丽宫影城恒隆广场店举办的观影活动是此次路演的第二站,《冈仁波齐》从海拔最高的西藏来到海拔最低的城市之一大连,东北与西南的相遇,也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而同天在回声图书馆举办的对谈沙龙,则聚焦“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这一主题,邀请电影《少女哪吒》编剧王沐与导演张杨一起漫谈《冈仁波齐》的创作历程和艺术电影的传播困境与突破之路。

  拍摄《冈仁波齐》实际上源于张杨导演26年前进藏旅行,从那时起,拍摄一部西藏的电影就在他心中萌芽。而近几年,张杨说自己对电影的一些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我自己其实是非常喜欢那种真实的,比较记录的东西,可能之前所有的电影还是以故事的为主,面对市场,从我的角度,我现在也希望做一些尝试和改变,《冈仁波齐》正好提供这样的机会,用不一样的拍摄手法,对电影有一种另外的认识,对我来说有了一种挑战性”

  而真正拍摄的时候,《冈仁波齐》却是一次没有剧本的创作,张杨最初能够设想的就是将会出现的角色:七八十岁的老人、孕妇、屠夫、小孩……《冈仁波齐》拍的是朝圣,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对人们生活的映射。张杨显然是想用这样一支小小的朝圣队伍,来容纳尽可能多的人生样貌,尽可能多的生活形态。他们在朝圣过程中遇到的所有事,出生,死亡,受伤,不厌其烦地扎帐篷,100万次匍匐,每天的聊天和祈祷,其实也是人类都会遇到的事。

  三十人左右的创作团队、即兴创作模式、更大更自由的创作空间,张杨感受到了更多创作上的可能性。“甚至我觉得电影确实可以不用写剧本,而是用镜头去抒情,你真的是用镜头在创作一个电影,对我来说,这可能是全新的一种改变,我自己现在依旧很享受这样一个创作的过程。这个所谓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冈仁波齐》带给我这样的一个思路。”

  真实?虚构?源自真实的纯粹和感动

  在知名影评人、编剧王沐看来,《冈仁波齐》不是纪录片,而是一部真实电影,但是它在纪录片和剧情片中找到了一个适合的呈现方式,看完之后很触动,“整个片子感觉还是短,看了还是不过瘾,我是特别想看生活的片子。最简单的就是,如果一个电影拍的好,是很大气的,接下来是真实的人在吃喝拉撒,一直是这样的情景我会看一辈子,因为这个太好玩了”。

  实际上,张杨为了寻找这种真实的感觉,在藏族村庄里住了近三个月,不断观察藏人生活起居和作息,并通过拍摄一部短片与他们拉进距离,并在村庄里拍摄了很多素材,“像他们的赛马会,家庭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日常,早上起来干什么,晚上干什么,怎么睡觉,他们吃的东西是什么,然后住房的结构是什么,其实这是我特别喜欢的地方。”

  面对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矛盾,导演们应该何去何从?

  对于导演来说,如何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取得平衡,是一大难题。张杨可以说是一位现在中国电影市场中难得的能把握住商业与艺术的导演。

  1997年张杨的处女作《爱情麻辣烫》通过五段故事讲述都市人们在面对爱情时的不同感受,就在中国的电影市场甚至还没有迈入正轨的时候,张杨已经选择拍摄了商业属性异常突出的爱情喜剧电影。2007年,张杨拍摄了《落叶归根》。众多知名演员加盟为电影增色不少,而影片的核心部分,则是提供了一种对思乡归根之情的表述,以及对当今社会问题的一种反思,在商业属性与艺术属性之间找到了平衡。

  如今,张杨却坦言,现在,他更关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不是为了平衡商业和艺术,“确实好多电影找到我,很大的商业片,但是你会越来越发现,这些东西并不是你的兴趣所在,我用更少的钱,用那么小的剧组,把成本拉到最低,但是我获得了创作真正的自由,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一种东西。”

  一个汉族导演能否讲好一个朝圣故事?

  王沐认为,现代很多外国导演拍摄有关于中国的东西,而观众看后会有不适感,正是因为他们始终运用的都是自己一贯的叙事风格,也正是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冈仁波齐》虽然是由汉族导演张杨拍摄的,却并不会让人感觉不适,反而感受到了真实的西藏。

  对于汉族导演如何呈现西藏文化的问题,张杨也说了自己的看法 “以前一说到藏族的电影,给人感觉意识形态为主的这些东西,符号化的东西特别重,像我们在这部片子的时候,也是在‘去符号化’,不要带入先入为主的符号。在创作中,不要过多地去干预,或者不过多的去把你主观的东西加入,更多的是呈现、调查,以这样的方式呈现。”

  口碑不俗:艺术片的又一次破冰之旅?

  电影《冈仁波齐》曾入围多伦多电影节当代世界电影”单元,并获得第 7 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评委会特别表彰。2016年,《冈仁波齐》在西雅图电影节UP=TOWN影院放映时,观众足足给了五分钟的掌声。这部影片曾陆续在釜山国际电影节、荷兰鹿特丹、瑞典哥德堡、瑞士日内瓦、英国奇切斯特等多个海外国际电影节进行过展映,受到过诸多海外媒体的赞誉。《好莱坞报道》就曾发文力挺,表达这部影片对海外影迷的影响:“影片《冈仁波齐》描述生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的方式获得了广泛肯定。有影迷在看完片后说虔诚而淳朴的藏民,为朝圣而生,亦为朝圣而死,是一种对自然及信仰的绝对尊重与膜拜。电影里的朝圣之路是打消心中疑惑杂念的旅途,让很多海外影迷起了去西藏的念想,甚至有一些曾经去过的人也打算以行走的方式再去一次西藏,去拉萨、去冈仁波齐进行一次朝圣。”

  在大连路演活动中,有不少观众表示在看过电影后被其中平淡真实的细节触动,有观众说在电影中看到了“真实的表达”,形容《冈仁波齐》“干净、圣洁”。在提问环节,有张杨导演的资深粉丝问到了电影《落叶归根》和《昨天》的创作幕后,也有观众提到了电影《冈仁波齐》中全程没有音乐,因此更能感到真实的冷静,也有业内人士在现场问到张杨之后是否还会继续做这样类型的电影,张杨认为,每一个导演都始终处在变化之中,都是在不断挑战自我,在不同的阶段拍不同的事,而当你对电影的认识有了纯粹的态度,你拍的电影才会越来越纯粹。

  市场的成熟和观众的成熟是同步的,市场慢慢变大,观众也会越来越成熟,观众选择电影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 在6月10日《冈仁波齐》北京路演的映后沙龙中,著名学者尹鸿表示,现代电影市场逐渐成熟,观众的选择更加多样,《冈仁波齐》的朝圣之路一定会打动观众,会有很好的市场反应和回报,“我相信《冈仁波齐》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喜欢,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去电影院去看”。

  电影《冈仁波齐》将于6月20日在全国公映。影片由和力辰光国际文化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乐视影业(天津)有限公司、云南尚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马灯电影有限公司出品,马灯电影有限公司发行。

(原标题:在大连看电影《冈仁波齐》,遇见更好的自己)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版权及侵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